盆地的誕生.jpg (13181 個位元組)

(約三十萬年前)

 

  至於台北盆地的誕生,則因為板塊互相擠壓,所以造成早期的造山運動開始。當時台北地區形成東北-西南向的幾條平行的衝上斷層,由東而西有屈尺、新店、新莊、山腳等斷層,組成一疊瓦狀構造,但經過一段時間的侵蝕後,成為緩起伏的中、老年期丘陵地。嗣候再發生地塊運動,形成許多小地塊,台北盆地也是其中的小地塊之一,曾在地塊運動中下陷約三百公尺。由於台北地塊運動,使台北、山腳與圓山各斷層所包圍的本三角形地塊陷落,林口台地(標高二四○公尺)的南半,也陷落到盆地面(標高○至一○公尺)下約五○至六○公尺處。所以台北盆地的總下陷量應為二八○至二九○公尺,即約三○○公尺。

 

 

 

[ 首頁 ] [ 內容大綱 ] [ 台灣的誕生 ] [ 火山噴發 ] [ 盆地的誕生 ] [ 淡水河形成 ] [ 人文經濟的變化 ] [ 目前現況 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