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民國四十八年出生的葉發原來說,他在皮塑的天地裡鑽研了近十年
的時間,對於皮革的捏塑、擠壓、雕鏤、染整等技巧,已達爐火純青的境地。關於他 今日能在工藝美術上有一番成就,實應歸因於他自小對工藝的好及不斷努力求進步。
葉發原早先學的是電機,在畢業之後,卻從事室內裝潢的工作,他之所以走入皮塑的 領域,是由於藝術創作本能突然又被喚醒,他說:「我畢業後,當完兵,在大姐的裝
潢公司幫忙,與皮塑結緣和這份工作有極大關聯。那時,大姐夫除了經營裝潢公司之 外,也承攬鐵路局一項小工程,即舊式火車到站,放『交班』鐵環的『皮包』製,
當我一看到這個狀似吉他的皮包,就聯想到我也可以用一塊皮做成一把吉他。」 葉發原創作了「吉他」這件作品之後,引發了他藝術創作的動力。他陸陸續續又做了
二十多件造型組合的皮塑,並以擺地攤的方式經營自己的練習之作,對那段辛苦的過去 ,他說:「那時一件作品賣一百多塊,還要躲警察,有時警察到了自己身後都不知道,
還需要店家告訴我有警察後,才知道要跑!」葉發原回憶至此,自己都哈哈大笑了起來, 這對他個人的人生歷練來講真是一段難忘的回憶。
葉發原的創作念頭萌生後,就不斷尋求自己在皮塑技巧上如何更
上層樓,他開始注意和皮藝有關的消息。據他表示只要有皮塑展覽,他一定是 「有展必到」,甚至早上看到有皮雕展,下午就急著去看的情形,這種積極求知的精神,
使他有機會獲得其他皮塑名家的指導,他說:「有一天早上,從報紙上看到一位洪姓小 姐在南畫廊舉辦皮雕壁畫展,我就立即趕去看她的個人展,她是當時我唯一可尋獲關於
皮塑方面資訊的源頭,最重要的是何處可買到材料?那裡可以學成皮塑?」真誠的詢問 和虛心的求教,使他遇見了啟蒙他皮塑知識的施素芳老師,他說:「找到施素芳老師後,
那一天我就馬上決定要跟她學皮雕。」他告訴我,就在第一年學習當中,他相當用功, 白天上班之外,晚上就全心投入皮塑製作,而在跟施素芳師學了三個月的皮雕後,
他有感於台灣當時的皮藝發展多著重在實用性,如皮包、皮帶、沙發等製作, 少有裝飾性用途的作品,因此,他強烈的想將皮藝創作由實用性的地位轉換為裝飾性的
藝術品。
在獨自摸索的過程中,由於經驗的不足,他又求知心切,所以經常向
皮塑名家詹謬淼先生請益關於皮塑創作的竅門、整體設計以及色澤的掌握等。經 過一段時間後,他深深體會到自己作品風格必須樹立,才能在皮塑領域找到自己
的藝術生命和成功要件,於是他給自己八個月的時間完全投入創作,並在一年內 舉辦第一次個展。前四個月他不斷蒐集歐、美、日的皮藝創作資料、工具書,同
時加以臨摹,而後四個月,透過他不停的思索,終於發現自己的創作方向,他決 定先以動物作為表現,這促使他在民國七十五年推出了「魷魚系列」和「龍蝦系列」。
這兩系列是以平面做精緻皮雕及潑墨渲染為主題,它展現了皮雕技藝紮實的功力。
民國七十八年,他又推出「螃蟹系列」,這系列曾參加國際品展並作為展覽目錄
的封面,此時的作品已佳評如潮,除了確定了他創作的特色外,同時也使他在皮 塑藝術中嶄露頭角。對於螃蟹系列的創作源起,他說:「我有一次去逛士林夜市,
無意間看到被販賣的螃蟹,心中就很想用皮革表現那 肢粗壯的姿態。」以螃蟹 系列的製作過程而論,那是件非常細膩、繁瑣的工作,因為螃蟹的身體稜角多,
頭部背甲略呈橢圓形,鉗基部簇生著黑色的粗毛,步腳也多,想要把螃蟹身上的 這些細微特徵,以皮塑技巧賦予它新的生命,對皮藝創作者而言,挑戰極大,
然葉發原經過不斷的嘗試和揣摩,依舊克服了這些挑戰,成功的表現了栩栩如生 的立體螃蟹。這項創作使他在日本專業皮藝展中獲得獎賞與青睞,同時也為他奠
定皮塑創作中經濟上自給自足的基礎。
民國八十一年,葉發原又推出「田園系列」,這個系列的構思來源,
他說:「我的創作理念一直都很鄉土化、生活化,在我的童年記憶裡, 大溪老家的一草一木、昆蟲魚鳥個個鮮蹦活跳的神態,經常浮現腦海裡,
於是田園系列成了我另一個創作主題。」這主題表現的是清新的菜蔬瓜果, 搭配躍然其間的草蟲,諸如:蟬、蜻蜓、天牛、瓢蟲、蚱蜢等。在皮塑的表現上
可謂創舉,其中的「螳螂系列」,揉合了他豐富的想像力,以擬人化的手法來表現 螳螂娶親、樂隊、下圍棋,甚至田園交響樂園、搖滾歌手,在欣賞作品之後,
都令人在心中不覺會心一笑,這顯現出了作者的巧思和寄情於田園自然美的襟懷。
田園系列中,尤以「瓜瓞綿延三連作」最具特色,這組作品在今年獲得了
三年來民族工藝獎的第一次一等獎。內容包括苦瓜、絲瓜及小黃瓜的製作, 不僅做的生動逼真,連葉子的紋路、烘襯的竹子,甚至葉上的蜻蜓、瓢蟲
都足以亂真,乍看之下,決難以發現是用皮捏塑而成。葉發原說: 「做這些作品,最困難的是蜻蜓的翅膀,由於要透明化,嘗試了很多次的實驗
都不成功,最後才想到用豬皮來做翅膀,因為過去很多皮影戲是用豬皮來做的, 所以用豬皮做為翅膀的材料,再刻出細紋,恰好能呈現翅膀的質感。」此件瓜
瓞綿延三連作,細觀之下,情趣蛇然,不僅給人觸覺和視覺上的親切感受, 更將皮革獨具的肌理特色,透過精緻的雕塑處理,營造出意境生趣兼備的效果,
不禁令人拊掌讚嘆! 葉發原平日喜歡田徑,他常自己一個人以跑馬拉松來訓練自己的意志力, 而皮塑路上,他在前不見來者,後不見人追的情況下,已學會了獨自堅持跑到
終點,這種精神使他在創作上面臨挫折無法突破時,更能繼續堅持下去。 他已深知自己的皮塑之路必須「把握機會,勇往直前」,而他今日的成就,
也明顯的說明了:「一個人要成功,除了與生俱來的天份外, 還真的需要有一股無怨無悔的傻勁呢!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