介紹BIOS設定 影音檔

自行組裝一套個人電腦,按步就班地完成硬體的組合,事實上只是建構了驅殼,如果說得直接一點,就是把一些分散的電子元件放在一塊,外觀上是一個整體,實際上還沒建立共同的核心,彼此不認識,更不用說該如何溝通協調,要如何整建而成為「系統」呢?首要的是把藏在盒中的小精靈開啟,由他來完成基本架構組識。這個小精靈就是 BIOS (Basic Input/Output System),為什麼說它藏在盒中?因為BIOS是一個燒錄在唯讀記憶體中的一組程式,當 電源開啟時,系統第一件重要工作就是執行BIOS程式 ,隨著主機板廠商的不同,採用的BIOS不盡相同,但是功能都是一樣的,在初始之時都要經由設定,把它所在的電腦內各項硬體一一記錄,並建立溝通橋樑。BIOS功能很多,無法逐一詳細介紹,僅能選擇基本設定做些說明,或許使用電腦之後,從這些結構性設定,更加了解如何掌控你的電腦。

5.3.1 如何進入BIOS的設定程式
個人電腦組裝完成,按Power按鈕 啟動電腦,螢幕上開始顯示一些文字 ,如圖5-21,這時 系統就自動載入了BIOS程式 ,執行系統基本輸入/輸出設定,依照BIOS公司出廠預設值,為了符合現在組裝的硬體, 必須在它執行之時將它中斷,進入BIOS設定模式,設定新值 。至於該在什麼時機及如何造成「中斷」呢?請注意一開機,螢幕上出現幾行字,系統會提示﹕

"Press Del to Enter SETUP "

您要及時按Del鍵,就可以進入BIOS。


圖5-21 電腦啟動畫面


5.3.2 BIOS 的功能
有許多廠商設計BIOS程式,或許不同的公司會有不同的功能,啟動畫面也有差異,目前 Award BIOS 市場佔有率較高,所以選擇它為例進行討論。從啟動畫面上大致可以掌握主功能架構,選項操作可依著說明以 →、↑、↓、←,移動選項,在選擇項目上按Enter鍵,可進入下一層次細步設定。按Esc鍵,跳脫設定作業﹔按F10鍵則保存當時設定值而結束設定程序。

1. Standard CMOS Setup:
標準的CMOS設定,包括系統日期、時間、安裝的硬碟及軟碟機。

2. BIOS Features Setup:
主要設定CPU速度、系統啟動順序。

3. Chipset Features Setup:
提供電腦專業工程師進行晶片組相關設定。

4. Power Management Setup: 依使用者習性對電腦電源使用設定管理原則。

5. PnP/PCI Configuration:
隨插即用與PCI界面組態設定。

6. Load BIOS Defaults:
選擇使用廠商在BIOS軟體中各項基本預設值。

7. Load Optimum Settings:
選擇載入最佳設定值。

8. Integrated Peripherals:
整合IDE界面的週邊設備。

9. Supervisor Password:
電腦硬體密碼設定。

10. User Password:
使用者密碼設定。

11. IDE HDD Auto Detection:
硬碟自動偵測及設定。


5.3.3 標準CMOS設定
先選擇Standard CMOS Setup項,按Enter鍵進入標準CMOS設定畫面,如圖5-22。在這個設定畫面中包括了六個部份﹕

1. 日期/時間
Date (mm:dd:yy) : 設定電腦系統日期。
Time (hh:mm:ss) : 設定電腦系統時間。

2. 硬碟機設定
HARD DISKS : 設定項之下又分為﹕Primary Master 、Primary Slave、Secondary Master、Secondary Slave 等四項,大家應該記得IDE界面可接四部硬碟,在 IDE 1插槽中有Primary Master與Primary Slave ,在IDE 2插槽中有Secondary Master與Secondary Slave。在HARD DISK各欄中設定硬碟類型、大小等參數,在過去由使用者依照硬碟規格資料設定,現在則採用自動偵測方式,在「Type」及「Mode」兩項設為Auto,由BIOS偵測硬碟自訂設定,這種做法方便而且正確。

3. 軟碟機設定
軟式磁碟機類型設定,過去有大、小碟片之分,大碟片尺寸5-1/4吋、容量 1.2MB﹔小碟片尺寸3.5吋、容量1.44MB,目前大都是裝置小碟片軟碟,選擇"1.44M,3.5in.",如果只有一部軟碟安裝在Drive A,那麼Drive B設定為None,至於Floppy 3 mode Support這項可設定為Disable。

4. 顯示器模式設定
現在彩色顯示器已成基本備配,模式設定Video可設為EGA/VGA

5. 開機測試設定
Halt On : 設定為All Errors
電腦開機隨即展開測試(Power-on Self Test),檢查電腦各項組件及其設定,例如﹔中央處理器、主記憶體、鍵盤、滑鼠...等狀態,在這個設定項中有幾種選擇可供使用者設定,建議您選擇「All Errors」,可在測試發生錯誤情況時,採取暫停所有作業的動作。

6. 主記憶體資訊
在這個欄位顯示系統中安裝的記憶體大小,包括三項資訊﹕
(1) Base Memory 傳統記憶體是指0~640KB的部份。
(2) Extended Memory 延伸記憶體是指1MB以後的記憶體部份。
(3) Other Memory:上層記憶體Upper Memory Area是指640KB與1024KB之間的部份。


圖5-22 Standard CMOS Setup


5.3.4 BIOS設定
在BIOS主功能畫面中,第二個選項為系統架構設定BIOS Feature Setup,如圖5-23,其中有幾項重點稍加介紹﹕

1. CPU速度設定 (CPU Internal Core Speed)
設定主機板上所安裝的CPU速度,如果想要超頻可在此項修定

2. 病毒警示 (Virus Warning)
這個項目設定為Enabled,BIOS會隨時監測硬碟中啟動磁區(boot Sector)及主要分割表(Primary Partition Table)是否感染病毒。

3. 開機自我測試 (Quick Power On Self Test)
設定Enabled 可令電腦在啟動後執行一序列自我測試的程序。

4. 啟動順序設定 (Boot Sequence)
可由此項設定決定磁碟啟動的順序,一般為軟碟啟動,設定為a,c﹔如果想改變由硬碟C開始啟動,則應設為c,a。

5. 鎖定數字區設定 (Boot Up Numlock Status)
將此項設為On,有系統啟動之後,鍵盤上數字鍵區只具數字輸入功能,也就是自動設定Numerical Lock。

6. 硬碟SMART功能開啟 (HDD S.M.A.R.T. Capability)
此項設定Enabled,啟動硬碟 SMART功能

7. 軔體影射對應設定 (Shadow)
這個部份包括了Video BIOS Shadow及六個區段DRAM保留的軔體影射對應位置,其中Video BIOS Shadow如果設定為Enabled,表示將系統BIOS或是顯示卡上的BIOS複製一份到DRAM中,可加快讀取速度,至於C8000-CBFFF等六個區段記憶體位置,可做為擴充槽界面卡上BIOS影射對應區,未設定前均為Disabled,如需設定可參考各安裝界面卡上的資料,找出對應的位址範圍。


圖5-23 BIOS Features Setup


5.3.5 晶片組設定
在BIOS主功能畫面中,第三個選項為晶片組設定Chipset Features Setup,如圖5-24,在這個畫面中,各項設定值是由系統診斷產生,對一般使用者而言,儘量不要去修改它,唯一建議Auto Configuration項設定為Enabled。


圖5-24 Chipset Features Setup


5.3.6 電源管理設定
在BIOS主功能畫面中,第四個選項為電源管理設定 Power Management Setup,如圖5-25,在這個畫面中有多個項目可供使用者設定省電方式。

有關電源管理省電類別可分﹕

Normal Mode --> Doze Mode --> Standby Mode --> Suspended Mode
(一般模式)   (瞌睡模式)  (等待模式)    (中斷模式)

1. 在設定項目Power Management(電源管理)有四種選擇﹕Disable、Min Saving、Max Saving、User Define。
 (1) Disable(不設定)﹕不設定電源管理功能。
 (2) Min Saving(最低省電模式)﹕採用最低省電方式。
   Doze = 1 Hour ﹔ Standby = 1 Hour ﹔ Suspend = 1 Hour。
 (3) Max Saving(最高省電模式)﹕    Doze = 1 Minute ﹔ Standby = 1 Minute ﹔ Suspend = 1 Minute。  (4) User Define(使用者自訂)﹕對不同的狀態設定不同的等待時間。

除了介紹電源管理的幾種模式外,選擇部份設定項稍加說明﹕
2. Video Off Method(關閉螢幕方式),共有三種選擇﹕

 (1) Blank Screen﹕螢幕顯示黑色畫面,並沒有真正關閉螢幕電源。
 (2) V/H Sync + Blank ﹕顯示卡停止傳送垂直與水平訊號並使畫面全。
 (3) DPMS﹕ 可將螢幕電源關閉,確實做到省電的目的。

3. Video Off After在指定情況下關閉螢幕進入省電狀態,有四種設定﹕
 (1) NA﹕不引發螢幕關閉動作。
 (2) Suspend﹕在中斷模式下。
 (3) Standby﹕在待命模式下。
 (4) Doze﹕在瞌睡模式下。

 4. Doze Mode﹕設定電腦閒置多久後進入瞌睡狀態,設定值為一分鐘到一小時﹔如果設為Disabled,在省電管理上會跳過這個狀態直接進入下一種狀態(Standby 或Suspend Mode)。

5. Standby Mode﹕這是中間層次的省電模式,可設定的值也是一分鐘到一小時,如果設為Disabled則將跳過此狀態進人中斷模式。

6. Suspend Mode﹕這是最深一層的省電模式,可設定值亦為一分鐘到一小時,假如設為Disabled,表示系統不會因省電而進入中斷狀態。

7. HDD Power Down硬碟運轉所需電力在電腦系統中佔相當大的比率,此項功能可設定硬碟在多少時間沒有存取動作後,關閉硬碟電源,設定時間為1~15分鐘,預設為Disabled,如果設定了某個時間值,硬碟一旦暫停、再度恢復系統運轉必須要花上一些復甦時間。

8. Wake-up On LAN或Resume by LAN﹕設定為Enabled時, 可藉由網路及遙控軟體來啟動電腦 。另有一項Power on by Ring或Resume by Ring其性質與此類似,利用電話撥入的方式啟動遠端的電腦。

9. Reload Global Timer Events(計時事件設定)﹕電源管理設定,需要啟動一個計時器來核計系統閒置時間,在這個選項下條列了一些項目,當被設定為Enabled值,表示遇到此項目有動作時,計時器都將歸零,重新計算系統閒置時間。


圖5-25 Power Management Setup


5.3.7 PnP/PCI Configuration
調整系統中隨插即用PnP裝置、PCI匯流排與內建輸出入裝置的設定資訊,如圖5-26,主要包括三項﹕

1. PNP OS Installed﹕如果使用Windows 98、Windows 2000系統,具有PNP功能,應該設為「Yes」
2. Resources Controlled By﹕有兩種設定值Auto及Manual﹔一般先設為Auto,由BIOS自動協助設定系統中所有PnP裝置的IRQ、DMA值,如果設定後發生衝突,再改為Manual由使用者調整。當設定成Manual時,畫面會增列許多設定項,包括四大類﹕
 (1) IRQ# Assign to: 指定IRQ中斷資源分配的對象,在此可供指定的IRQ號碼只有3、4、5、7、9、10、11、12、14、15等十個值,其它值保留給系統使用。
 (2) DMA-# Assign to: 指定DMA通道的用途,在此可供指定的DMA通道號碼只有0、1、3、5、6、7等六個值,因為其它代表值的通道預留給系統使用。
 (3) Assign IRQ For VGA 指定顯示卡的IRQ。
   Assign IRQ For USB 指定USB裝置的IRQ。
 (4) PIRQ-# Use IRQ No. 指定每個PCI插槽上裝置使用的IRQ,但是在此所用的IRQ號碼不能和ISA插槽所用的號碼相同,否則會造成硬體上的嚴重衝突。

3. Reset Configuration Data﹕一般設定為Disabled。因為在主機板上CMOS記憶體區域內儲了一份ESCD資料 (Extend System Configuration Data),記錄了系統的IRQ、DMA、I/O port以及記憶體等相關資訊,每當開機時BIOS程式會檢查ESCD內容,以確認硬體是否更動,如果沒有更動就可以省去BIOS對資源分配的動作。


圖5-26 PnP/PCI Configuration


5.3.8 週邊設備的整合
設定BIOS中有關內建輸出入裝置所要使用的傳輸模式,如圖5-27,例如﹕IDE-1 Controller、IDE-2 Controller、FDD Controller、Serial port等,一般選擇「Auto」,讓BIOS自動偵測當時安裝的設備可用的模式。其它還有幾項說明如下﹕
1. USB Keyboard Support﹕是否使用USB鍵盤。
2. Init Display First﹕選擇先啟動PCI界面或是AGP界面顯示卡。
3. Parallel Port Mode﹕並列埠模式設定,預設為Normal(SPP)模式, 早期並列埠提供印表機使用,為單向資料傳輸埠 ,後來許多週邊設備,例如﹕掃瞄器、Zip等也利用並列埠連接主機,因應雙向資料傳輸需求而有多種模式。SPP(Standard Parallel Port)為早期標準,速度最慢﹔ EPP (Enhanced Parallel Port)提供雙向傳輸功能 ,改進了傳輸速度﹔ECP(Enhanced Capabilities Port)功能較完整,但必須使用DMA通道來加快資料傅輸速率。目前選擇EPP或ECP為設定值,ECP受到部份相容性的困擾,最常採用的還是EPP這個值。


圖5-27 Integrated Peripherals


上一頁